投资专题

  • 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享年82岁(1894年5月9日-1976年9月21日)

    ●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作为一代宗师,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

    格雷厄姆被喻为“华尔街院长”和“证券分析之父”。作为投资界最重要的思想家,对投资界的最大贡献就是将明确的逻辑和理性带到了微观基本分析之中,并成为巴菲特等许多成功投资家的启蒙宗师。与戴维·多德(David Dodd)所著的《Security Analysis(证券分析)》直到目前一直是投资界最经典和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1926年,格雷厄姆联手杰罗姆·纽曼创建投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并重回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授课直至1956年退休。虽然格雷厄姆的个人资产在1929年的股灾遭受重创,但幸运的是,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却幸存下来,并且开始不断成长。到1956年结束时,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平均年回报率为17%。

    格雷厄姆1948年创立的基金(GEICO)到1972年的24年里增长了超过80倍以上,年均复利增长在20%以上。他取得的成就来自于他与生俱来的能力及终生与人为善的信念。

    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评出了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被称为“价值投资之父 ”,排名第四。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就是依据价值分析法在股票长期处于低价时买进,而在价格合适时卖出,“让别人去赚多余的利润”。

    格雷厄姆创造了“安全边际”一词来解释他的常识性选股法则,既挑选那些暂时股价跌落,但是长期来看基本面牢靠的公司股票。任何投资的安全边际产生于其购买价格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两者差别越大(购入价低于实际价值),就越值得投资,无论从安全还是回报角度来看都是如此。投资界通常将这些情况称为低估值(如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倍数股票。

    ●格雷厄姆的投资要点

    人们经常记得股神巴菲特说过这样的话:“第一,不要损失本金,第二,永远记住第一点。”其实,这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本人总结的投资要点。

    格雷厄姆创造的“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精髓。

    “安全边际”为格雷厄姆的投资要点“第一,不要损失本金,第二,永远记住第一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

    ●格雷厄姆去世前宣布不再信奉基本分析,值得认真思考

    格雷厄姆去世前不久,在接受美国《财务分析师》杂志访谈中,宣布他不再信奉基本分析派,最终相信“有效市场”理论。

    格雷厄姆估计没有想到他放弃的基本分析理论,被他的一些弟子们(以巴菲特为代表)发扬光大,在他去世后的三四十年中,价值投资理论成为投资界最重要的学派之一。

    格雷厄姆为什么会在去世前宣布转而相信“有效市场”理论呢?以下分析纯属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格雷厄姆晚年可能认识到了基本面不是股价波动的最重要因素,他应该已经意识了还有比基本面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格雷厄姆或许没有来得及说出他的想法,或者他也说不清楚影响股价波动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因此,他才转向“不可知论”,最终相信“有效市场”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种“不可知论”,因为主张积极型的投资还不如无人管理的大盘指数,所以“有效市场”理论就是等于在说不知道导致股价波动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格雷厄姆去世9年后,从1985年开始创立的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理论认为:心理学是理解股价波动的最重要因素。股票市场的价格定位并不完全由基本面来决定。行为金融学认为,要理解股市价格运动的基础,我们必须转向心理学。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是一个创造性的概念,但至今也无人能够告诉我们多大的安全边际就应该开始买入。行为金融学在试图解答格雷厄姆晚年的困惑。





  • 对冲基金界教父朱利安•罗伯逊



    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罗伯逊属于对冲基金界教父级人物,与索罗斯、斯坦哈特并称对冲基金三巨头。不过罗伯逊大器晚成,创立老虎基金的时候已经48岁“高龄”了。

    罗伯逊生于1932年,比索罗斯只小两岁,年少时喜欢运动,棒球和橄榄球玩的很溜。1955年在读完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后,参加了海军,服役2年期满时被提拔为中尉。1957年去了纽约,进入基德尔皮博迪公司(Kidder Peabody & Co.)工作,这一呆就是22年。

    罗伯逊在基德尔皮博迪公司做销售,将股票和债券推销给个人与机构投资者,做过很多岗位,最终成为资金管理分公司的主管。相比于销售,罗伯逊更喜欢资金管理,工作之余替一些朋友和同事打理个人股票账户,成绩不错。罗伯逊采用的是价值投资策略,通过挖掘基本面信息和评估价值来选股票,持有周期比较长。

    罗伯逊有一个好友罗伯特·博奇,此人1970年成为了阿尔弗雷德·琼斯(Alfred Jones)的女婿,琼斯就是被公认为发明对冲基金的人。琼斯本是一个记者,在为《Fortune》写一篇文章时对股市做了点研究,发现股票多空配对可以消除系统性风险,从而在牛市和熊市中都能盈利。靠着这个秘诀,琼斯建立了一家对冲基金,发了财。罗伯逊和博奇、琼斯经常交流,也领悟到了对冲的魅力,把多空对冲和价值投资结合,形成了自己的模式。

    1978年,罗伯逊带着全家人去新西兰休一个长假,想写一本小说,讲述一个美国南方人如何成功立足于华尔街,可惜的是几周之后就厌倦写这本书了。最后,新西兰的美景、高尔夫、网球,也无法留住他的心,因为他要创业了。

    1980年5月,罗伯逊和和朋友Thorpe McKenzie一共募集了800万美元,设立了老虎基金。老虎这个名字是罗伯逊七岁的儿子建议的,之前他们为了取个好听的名字费尽了心思。

    罗伯逊是一个爱交际的人(他的名片盒里有几千张名片),朋友很多,加上生意关系广泛,预计能募集到1亿美元,结果是大失所望,只实现了8%的募集目标!这其中包括琼斯的基金,琼斯的基金在女婿博奇接管后,从自营转变到了FOF的形式。

    好在1980年这个时机很好,恰逢美股20年大牛市的开端。老虎基金当年就实现了54.9%的费后回报,旗开得胜,此后的6年也实现了平均32.7%的高回报。

    罗伯逊将价值投资和股票多空策略完美结合,通过招募大量聪明的且具有运动特长的年轻人来深挖基本面,在内部人才培养与管理、外部市场营销方面都做得不错,规模得以快速扩大。

    到了1991年,老虎基金成为第三家管理规模过1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到了1993年底就达到了70亿美元,比斯坦哈特还多,仅比索罗斯少一点点(要知道老虎基金起步比索罗斯晚了11年)。基金规模在1998年8月达到了210亿美元的巅峰,公司成员也超过了210人。

    不过,在规模膨胀到百亿美元以后,受制于股市流动性,罗伯逊不得不将投资领域从股票扩大到了债券、外汇与商品等市场,即所谓全球宏观市场。罗伯逊的价值投资风格,不太适应全球宏观投资,虽然一开始也赚了很多钱,在债券、外汇、钯金、铜上面都赚了不少,但是最终于1998年因做空日元兑美元而大亏40多亿,基金遭受重创由盛转衰。

    屋漏偏逢连夜雨,90年代末Nasdaq的互联网股票一路飙涨,价格从高估到更高估,老虎基金的策略是做多传统价值股而做空互联网股票,结果是两头受挫,基金在1999年下跌19%,与1998年高峰比下跌了43%,而同期标普500则上升了35%。

    老虎基金在2000年一季度再度下跌13%,赎回潮汹涌不止,罗伯逊已经撑不住了,最终于2000年3月份关闭了老虎系列基金,同时,纳斯达克于2000年3月10日见顶随后崩盘。

    虽然最后三年持续下跌,但是老虎基金创立以来的21年复合收益率还是高达23.37%,当初投入的1美元增值到了82.32美元。

    老虎基金的结局令人惋惜,一个传奇就此谢幕。但是,罗伯逊的故事其实并没有结束,他后来投资与支持了很多小老虎,这些从老虎基金出来创业的年轻基金经理,大约有40多人,合计管理资金规模约占整个对冲基金行业的10%,占股票多空策略基金的20%,成为对冲基金界一个有影响力的群体。

    罗伯逊之所以在对冲基金大师里面位居前列,就是因为他培养了一大批小老虎,而这是其他大师们都做不到的,巴菲特也好,索罗斯也好,连找一个满意的继承人都困难。


  • 日本杰出的股票大师是川银藏的投资之道



          是川银藏,,农学家。在被称为天下第一赌场的股市纵横拼搏60年,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他在30岁时,以70日元做本钱入市的操作,仅靠投资股市,他在1982年名列全日本入市资金第二位。

    他百发百中的判断力,预测经济形势和股市行情的准确性令人吃惊,因此被日本金融界称为股市之神。世界上著名的股市投资家巴菲特、索罗斯、邱永汉等都对是川银藏的投资手法推崇备至。 是川银藏告诫曾经有好几个出版社要我写自传,我一直不肯答应。因为我怕自传公诸于世后,会让很多人以为股市钱好赚,竞相仿效,而成为股市的牺牲者。可是,有一位作家不顾我的劝阻,出版了我的传记。如果写得真实,那也就罢了,偏偏有些内容与事实差距太大。扭曲我的人生经历固然令人不快,如果因此还误导读者,害他们倾家荡产,岂不更糟糕?因此,我决定用自己的手,写下自己的人生,藉此告诉世人,靠股票致富是件几近不可能的事。这是我的使命。

    一般人或许以为我推翻了这个「不可能」,靠买卖股票而获得钜富。可是,事实决非如此。事实上,我现在是一无所有,没有累积任何财产。

    我小学毕业后,便到神户的一家贸易商当学徒。十六岁时,那家贸易商破产,我就决定到伦敦念书,而于当年(一九一四)前往大连。不巧,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无法取得前往伦敦的护照。于是,我改变主意,跟在日本军后头到青岛,成为青岛守备军司令部的御用商人。周遭的人夸赞我是青年实业家,我也洋洋自得。不料,后来捐助孙文的革命军三万圆,革命军惨败,我也随之破产,沦落为每日向债主磕头赔罪的田地。我深深尝到了破产的痛苦滋味。由于受不了精神上的折磨,还会身怀手枪四处寻觅自杀场所。

    一九三一年,我拿妻子帮我筹措的七十圆投入股市,获得百倍利润。这是我第一次投资股票,以三十四岁而言,稍为迟了点,可是往后的股票投资却一帆风顺。是川银藏之名因而响彻股市。的确,靠股票赚得一定的利润并非绝对不可能。但那必须以极认真的态度、很稳健的方法才行。如果一开头就心存藉股票获巨富,梦想成了大富翁后过着豪华的生活,以此心态做股票,必败无疑。

    在日本一百多年的股市历史中,出现过多少个超级主力、重量级做手?可是这些人毫无例外地,顶多风光四年成五年,便从股票的世界中消失,只是给股市平添昙花一现的热闹罢了。这就是股市做手的命运。我投资股票的契机是在一九二七年,当年,我受到金融恐慌的波及,尝到了人生第三度破产的苦汁。之后,就花了三年时间,在图书馆苦读,彻底研究日本经济、世界经济,及其它相关问题。然后以此自修的成果,分析经济、研判行情变化。一九七七年,我投资日本水泥,获利三十亿圆。可是一九七九年做同和矿业,因误失卖出时机,而一败涂地。一九八二年以住友金矿山大赚二百亿圆,第二年因而成为全国最高所得者。但是不久就发觉,赚来的钱,全给课税课光了。在日本的税制下,我虽靠股票赚了大钱,却留不住。一九三三年,我以三十六岁之龄,在大阪设立是川经济研究所时,周遭的人曾劝我拿学位。他们或许只是奉承,但也由此可见我用功之勤。就这点而言,小学毕业的我,是绝不会输给那些有大学文凭便以为很了得的人。感谢上苍,让我在起起落落的波乱人生中,在股市的世界里,做到我想做的事。虽然没有坐拥金城,可是回顾九十三年的漫长岁月,这世上大概没有第二个人像我如此幸运吧! 4岁步入商海1897年是川银藏生于日本兵库县。1912年,小学毕业,是川银藏就开始闯荡江湖,二十几岁就成了富有的企业家。但1927年日本金融危机,又让他从巨富沦为赤贫。为此,是川银藏开始了3年的寒窗苦读,在图书馆遍读与经济有关的各种书籍、资料,掌握了经济变动的基本规律。70元入市险成亿万富翁1931年,忍受了3年贫困生活的是川银藏决定东山再起,靠借来的70日元股本,很快就赚了7000日元,成为了日本股市的传奇人物。1933年初,是川银藏通过对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纸币发行量、存款余额与金的保有量分析,准确预测到了美国将停止金本位制,于是大量做空。4月19日,美国宣布废止金本位制。日本股市立刻暴跌并休市。但休市一星期后,日本政府却宣布:“已经买卖的股票,一律以美国停止金本位制之前的收盘价结算。”一举粉碎了是川银藏的亿万富翁之梦,但他准确的预测却震动了整个日本股市。料事如神获利30亿日元。1976年,日本由于水泥需求急剧下降,中小水泥厂纷纷停业、倒闭。但是川银藏在分析后认为日本水泥公司的下跌走势已经进入谷底,政府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肯定要大兴土木,水泥必定会暴涨。于是,是川银藏开始默默低价吃入日本水泥公司股票。1977年,日本水泥业界的景气果然逐渐复苏,日本水泥公司的股价开始一路飙升。而此时是川银藏已经吃入了日本水泥公司3000万股。一笔投资就让他最终获利30多亿日元。被胜利冲昏头脑 在卖出了日本水泥之后,是川银藏在对过去非金属行情与供给情况分析后,发现铜价从上次暴跌到现在已经到谷底,很快就会再度上涨。于是是川银藏大量吸入同和矿业。1979年,全球铜价果然暴涨,而是川银藏已经持有了同和矿业公司2200股,股票市值一度高达300亿日元。但因贪心坐失出货良机,仅仅纸上富贵了一回,30亿日元的本金都险些不保。 预测高手再创神话1981年9月18日早上,“菱刈矿山发现高品质金脉”的新闻,再度让是川银藏热血沸腾。他通过报道的数据推断出,菱刈矿山是一个价值惊人的金矿,而矿主住友金属矿山公司根本没意识到这一点。 是川银藏立刻悄悄买进住友金属矿山公司股票,事后勘测数据证实了是川银藏的推断:该矿区至少存在100吨的金,价值在2500亿日元以上。股价因此迅速暴涨,而此时他手中的持股已经达到5000万股,占住友金属矿山公司已发行股数的16%。为了避免重蹈“同和矿业”的覆辙,他迅速获利了结,稳赚了200多亿日元。再创了一个日本股市神话。
          是川银藏投资“乌龟三原则” 
          是川银藏认为,投资人的心境必须和乌龟一样,慢慢观察,审慎买卖。 一、选择未来大有前途,却尚未被世人察觉的潜力股,长期持有。二、每日盯牢经济与股市行情的变动,而且自己下功夫研究。 三、不可太过于乐观,不要以为股市会永远涨个不停,而且要以自有资金操作。 
          是川银藏“投资五原则” 
          一、选股票不要靠人推荐,要自己下功夫研究后选择; 二、自己要能预测一两年后的经济变化; 三、每只股票都有其适当价位,股价超越其应有水准,切忌追高;四、股价最后还是得由其业绩决定,作手硬做的股票千万碰不得; 五、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事件,因此必须记住,投资股票永远有风险。

  • 大人物-白手起家的华尔街鬼才——伯纳德巴鲁克

         他是一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股票交易商,一位大众瞩目的投资家,一位通晓商业风险的资本家,一位曾经征服了华尔街的最著名、最受人敬慕的人物。20世纪上半叶,这位德国人的后裔是美国股市和政坛上叱喀风云的人物:提起烟草大王杜克,不能不提到他;说到古根海姆、 摩根,更不由得想到他。他既钟情股市,又热衷政治,被人们冠以“总统顾问”、“公园长椅政治家”等美名,然而人们更愿意称他为“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

    他是伯纳德巴鲁克。

    巴鲁克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1889年进入华尔街股票经纪行当学徒工,周薪3美元。通过不断努力,被迅速提升为公司的合伙人后,他倾其所有,购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一个席位,此后的几年里巴鲁克几度濒临破产却东山再起,可是到了1910年,就已经和摩根等一起成为华尔街屈指可数的大亨。

    1891年开始,巴鲁克当起了纽约大银行家豪斯曼的办事员,相当于办公室的勤杂工,平时只做一些接电话、整理交易记录和买三明治的工作。然而,正是这种身份激发了他。通过不断努力,被迅速提升为公司的合伙人后,他倾其所有,购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一个席位,不出30岁便成了百万富翁。

    1893年的金融大恐慌给每一名证券经纪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要想寻找足够的有偿债能力的客户变得很困难。起步不久的巴鲁克更是什么样的客户都找不到,一来他没有名气,二来他所效劳的公司无关紧要,三来他做的证券总是赔本。为了招徕客户,他先写好股市行情分析报告,然后挨家挨户地去敲公司办公室的门。

    有一次,他去拜访有名的干货商詹姆斯·泰尔科特,却被秘书拦在了门外,于是巴鲁克就耐心地等在外面的大街上,直到目标再次出现在眼前。他紧追了几步,简单作了自我介绍后说,铁路公司的纷纷倒闭是一个大好机会,此时兼并必将赶上股票升值通道。

    由于事先对形势做过了仔细研究,他的话打动了泰尔科特,便授命巴鲁克购买俄勒冈&大陆运输公司6%的债券,当时每股约78美分。形势的确如巴鲁克分析的那样,铁路股升值了,巴鲁克在该股涨到1.25美元的时候抛了出去,从此,泰尔科特成了巴鲁克的固定客户。

    百万富翁速成法则

    奇迹发生在1897年。那年春天巴鲁克对美国炼糖公司的股票发生了兴趣,财运的好坏就取决于关税的高低。在华尔街,美国炼糖公司的股票开始暴跌,陷入悲观情绪的人们开始疯狂地抛售。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参议院正在讨论一项降低外国糖进口税的提案,同时众议院也正在进行类似的立法程序。参议院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股市的涨跌。但巴鲁克坚信参议院通不过这项提案,他认为西方的甜菜种植主们和华尔街一样希望通过关税保护来获得更大的利润。于是,他用300美元为定金,购入了3000美元股票。后来,果如巴鲁克所料,参议院否决了这项提案,美国炼糖公司的股票连续暴涨。仅仅300美元,就让他赚了60000美元。

    1898年的美国,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还算不错。此时,27岁的巴鲁克已经是一名较有知名度的股票经纪人,俗称投资代理人。他的老板阿瑟·豪斯曼与《纽约时报》财经版的编辑亨利·阿罗威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私人关系,这一点无疑推动了巴鲁克的事业发展。

    1898年7月3日,正在新泽西州朗布兰奇陪妻子和家人共度周末的巴鲁克从老板豪斯曼处得知西班牙舰队在圣地亚哥已经被美国海军歼灭,美军已经取得了美西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巴鲁克立刻意识到,这一胜利意味着,战争即将结束,美国的金融市场将随之快速反弹,甚至有可能出现强劲势头。第二天是7月4日国庆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按照惯例将停业一天,但是伦敦的证券交易所应该和往常一样正常营业。此时如果在伦敦低价购进股票,然后在纽约高价抛出,中间的差额利润将是可观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在第二天伦敦证券交易所敲钟开盘之前,赶到位于纽约的办公室呢?由于时差,伦敦证券交易所开盘时,纽约才刚凌晨5点钟。因为国庆日前一天已没有到纽约的火车,巴鲁克急中生智租了一列专车连夜向纽约狂奔,最终在天亮时赶回办公室,向伦敦发出了大量吃进股票的电传。第二天,因为相信和平将带来好运,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开始纷纷上涨,巴鲁克让老板和自己都稳稳地赚了一大笔。

    自1897年以300美元做风险投资起家,到32岁巴鲁克便积累了320万美元的财富。即便在经历了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后,他仍能积累起几千万美元的财富。据估计,巴鲁克1929年财产最高值可能在2200万美元至2500万美元之间。

    1931年的财产清单显示巴鲁克那时的总资产是1600万美元,其中现金870万美元,股票369万美元,债券306万美元,借贷55万元。巴鲁克留下来的物业价值超过了1400万美元,他一生对各项事业的捐款将近2000万美元。

    商而优则从政

    对于自己拥有的巨额财富,巴鲁克的做法是通过政治捐款或其他方式将其中一部分提供给社会,他不希望在公众心目中自己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在他心中,他觉得自己首先是一个美国人,其次是一个美国南方人,然后是一个民主党人,最后才是一个有钱人。但令他不安的是,他拥有亿万资产这一点却成了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事情,谁都以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签发支票。

    事实上,巴鲁克也正是以一位富豪的身份进入美国政界的。1912年,他为威尔逊总统竞选提供了1.25万美元的经费,1914年,当威尔逊政府决定筹款1.35亿美元用于救助美国棉农时,巴鲁克提供了350万美元。巴鲁克最热衷从事的一项公共事业还有积极致力于提高美国在军事和工业领域的战备状况。后来威尔逊总统接见巴鲁克时,他向总统阐述了“商人使命”,即如何团结美国工商业界知名人士,共同为战争做准备。此后,他就被看成了政府圈内人士。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任战时工业局局长。1916年被威尔逊总统任命为国家防护理事会顾问委员。作为战备动员的先锋,巴鲁克的身份是“纽约银行家”。对于这一婉转称呼,巴鲁克很不安,他不知道一旦自己进行股票投机交易的背景被揭露后,公众会作出何种反应。不出所料,随后巴鲁克遭到了谣言和匿名诽谤信的攻击,被批在国会调查委员会面前替自己进行辩护。导致巴鲁克这次声誉危机的原因,是曾经在1915年让巴鲁克大吃一惊的牛市到了1916年底却出乎意料地突然大跌,让股票交易者一个个损失惨重。

    摆脱嫌疑后,巴鲁克转让了他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席位,卖掉了大多数普通股,将剩余股票的分红捐给红十字会。当时,巴鲁克的财富已达到1000万美元,他将其中的3/4投资到了自由债券。安排完这一切,巴鲁克把妻子和孩子全留在家里,自己只身一人前往华盛顿,住进了谢尔海姆酒店。他的第一个职务是国防理事会顾问委员会下属的原材料与矿物委员会主席。

    1919年出席巴黎和会。三十年代对纳粹德国持反对态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罗斯福总统的私人顾问,协助主持战时经济动员工作。巴鲁克作为启统特使到英国等地执行外交使命。战后受杜鲁门总统之命任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代表。他提出的一系列经济建议均被罗斯福政府所采纳,成为促进美国经济恢复的重要政策。1946年提出对原子能实行国际控制的《巴鲁克计划》。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伯纳德·巴鲁克,一生性格多变,他喜欢慷慨解囊,无论在股市还是仕途,他的一生总带有传奇色彩。巴鲁克对待战争问题同他对待政治和经济问题一样,采取折衷主义。罗斯福总统曾说,巴鲁克就是一个“备战狂人”,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巴鲁克时刻惦记着扩军备战。有一次陆军部助理部长路易斯·约翰逊无意中提到,因缺少300万美元的经费,陆军部无法购置一种急需的火药生产设备。巴鲁克听说后表示他个人愿意出这笔钱,但最终被约翰逊拒绝了。

    1946年3月1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与国务卿进行了一番长时间的协商后,作出了一项高级任命。关于这项任命,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几句备忘录:“让巴鲁克担任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代表。这个人认为自己应该整理整个地球,甚至还能管理月球和土星,现在就让我们见识一下这个老人的本领吧。”

    在杜鲁门总统任命时,巴鲁克已经是76岁高龄的老人了,他还没有从战争的身心疲惫中缓过劲来,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是他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职位,并提出“确保原子能只被用于和平目的而不该被用于战争”的理念。他的这一理念引发了国际舆论界的强烈反响,后来,巴鲁克一直没能打破与苏联人之间的僵局,还受到了国外的言论攻击。当时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称,巴鲁克本人就是美帝国主义的实际领导者。

    最终,因国际原子能谈判失败,1947年1月4日,巴鲁克辞去了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代表职务,一周后又宣布退出政界。同年7月,一尊巴鲁克的半身塑像被赠送给美国国防学院并安放在那里。

  • 68年投资生涯无一年赔钱罗伊.纽伯格的成功投资十原则

    罗伊•纽伯格(Roy R. Neuberger),在68年的投资生涯中,没有一年赔过钱。我个人的感觉:这一历史恐怕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能够打破。巴菲特过去51年的投资生涯中,也有一年是亏损的。
          美国“保护者共同基金公司”的伊始人,是合股基金的开路先锋,是美国开放式基金之父。1929年初涉华尔街,是美国唯一一个同时在华尔街经历了1929年大萧条和1987年股市崩溃的投资家,不仅两次都免遭损失,而且在大灾中取得了骄人收益。
          纽伯格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上过商业学校,被业内人士称为世纪长寿炒股赢家。他的成功不仅是拥有巨大的财富,还有长寿和美满的家庭。
          罗伊•纽伯格的成功投资十原则

    纽伯格从几百件实际教训中归纳了十条最重要的法则。在近70年的投资和交易中,他一直遵守安,这十条法则使他受益匪浅。

    一、了解自己

    纽伯格说:我认为我本身的素质适合在华尔街工作。当我还是B.奥特曼的买家时,我把所有的股票转换成现金,又把现金转换股票。对我来讲,交易更多出于本能、天分和当机立断。它不像长期投资需要耐心。在分析过各种纷乱交织的因素后,如果你能做出有利的决定,那么,你就是那种适合入市的人。测试一下你的性情、脾气。你是否有投机心理?对于风险你是否会感到不安?你要百分之百地、诚实地回答你自己。你做判断时应该是冷静的、沉着的,沉着并不意味着迟钝。有时一次行动是相当迅速的。沉着的意思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审慎的判断。如果你事先准备工作做得好,当机立断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你觉得错了,赶快退出来,股市不像房地产那样需要很长时间办理手续,才能改正。你是随时可以从中逃出来的。你需要有较多的精力,对数字快速反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常识。你应该对你做的事情有兴趣。最初我对这个市场感兴趣,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我不想输,我想赢。投资者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你最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专业投资,如果你对知之甚少,或者根本没有对公司及细节进行分析,你最好还是离它远点。

    二、向成功的投资者学习

    纽伯格说: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成功的投资者,很明显,他们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但他们的路都通成功。你可以学习成功的投资者的经验,但不要盲目追随他们。因为你的个性,你的需要与别人不同。你可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中选择适合你本身、适合周围环境的东西。纽伯格推荐的成功的投资者前几位是:沃伦•巴菲特、本杰明•格雷厄姆、彼得•林奇、乔治•索罗斯和吉米•罗杰斯。

    三、“羊市”思维

    纽伯格说:个人投资者对一支股票的影响,有时会让它上下浮动10个百分点,但那只是一瞬间,一般是一天,不会超过一个星期。这种市场即非牛市也非熊市。我称这样的市场为“羊市”。有时羊群会遭到杀戮,有时会被剪掉一身羊毛。有时可以幸运地逃脱,保住羊毛。“羊市”与时装业有些类似。时装大师设计新款时装,二流设计师仿制它,千千万成的人追赶它,所以裙子忽短忽长。不要低估心理学在股票中的作用,买股票的比卖股票的还要紧张,反之亦然。除去经济统计学和证券分析因素外,许多因素影响买卖双方的判断,一次头痛这样的小事就会造成一次错误的买卖。在羊市中,人们会尽可能去想多数人会怎样做。他们相信大多数人一定会排除困难找到一个有利的方案。这样想是危险的,这样做是会错过机会的。设想大多数人是一机构群体,有时他们会互相牵累成为他们自己的牺牲品。

    四、坚持长线思维

    纽伯格说:注重短线投资容易忽略长线投资的重要性。企业经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长线投资,当然同时会有短期效应,如果短期效果占主导作用,那将危害公司的发展和前景。获利应建立在长线投资、有效管理、抓住机遇的基础上。如果安排好这些,短线投资就不会占主要地位。当一支热门股从小角度分析,它一个季度未完成任务,市场的恐慌就会使得股价下跌。

    五、及时进退

    纽伯格说:什么时机可以入市购买股票?什么时候适合卖出股票、在场外观望?时机可能不能决定所有事情,但时机可以决定许多事情。本来可能是一个好的长线投资,但是如果在错误的时间买入,情况会很糟。有的时候,如果你适时购入一支高投机股票,你同样可以赚钱。优秀的证券分析人可以不追随市场大流而做得很好,但如果顺潮流而动,操作起来就更简单些。当股票下跌时,你应该把损失点定在10%。这条法则,多次帮助了我:把钱放在其他收益多的地方要比坚持错误的选择好得多。

    六、认真分析公司状况

    纽伯格说:必须认真研究公司的管理状况、领导层、公司业绩以及公司目标,尤其需要认真分析公司真实的资产状况,包括:设备价值及每股净资产。这个概念在世纪初曾被广泛重视,但这之后几乎被遗忘了。公司的分红派息也十分重要,需要加以考虑。我对绩优公司超出10~15倍市盈率一倍的市盈率是接受的。而它们中许多市盈率只在6~10倍之间,这样对我们双方都有利。

    七、不要陷入情网

    纽伯格说:在这个充满冒险的世界里,因为存在着许多可能性,人们会痴迷于某种想法、某个人、某种理想。最后能使人痴迷的恐怕就算股票了。但它只是一张证明你对一家企业所有权的纸,它只是金钱的一种象征。热爱一支股票是对的,但当它股价偏高时,还是别人去热爱比较好。

    八、投资多元化,但不做套头交易

    纽伯格说:套头交易就是对一些股票做多头,对另一些股票做空头。获利及风险因素与当今股市相比较而言是低的。但是相信我,当今股市相当有风险。如果你坚持做套头交易,而且确信有经验可以帮助你,记住要使它多元化,要统观全局,确信你的法则是正确的。如果要使你的投资多元化,你就要尽量增加你的收入,如资金。多元化是成功法则中重要的一部分。

    九、观察周围环境

    纽伯格说:我所说的环境是指市场走向和整个世界环境。你需要变通我给你的那些模式,以适应你所在的市场的运作。一般情况下,如果短期和长期利率开始上升,这是在告诉股票投资者:升势来了。股票不分季节,按照日历投资是没有必要的。记住,对投资者来讲,任何时候都是冒险的。对享受人生和享受投资快乐的人来说,季节虽多变,但机会随时都有。

    十、不要墨守陈规

    纽伯格说:根据形势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是有必要的。我的观点是,你应该主动根据经济、政治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至于技术上,有时我们可以控制,但有时却是在我们控制之外的。我擅长做熊市思维,我与乐观者们唱反调。但是,如果大多数人有悲观情,我就与之相反做牛市思维;反之亦然,我同时做套头交易。

  • 硅谷管他叫爸爸——弗雷德·特曼(Frederick Terman)

    说起全球著名的高科技圣地“硅谷”,就一定要谈到惠普公司。正是因为有了惠普公司在“车库”里创业成功的示范效应,才有了后来蓬勃发展的“硅谷”。惠普公司也一直被认为是“硅谷”最成功的企业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代科技企业效仿的典范。

     “硅谷之父”资助创立惠普公司

    1930年,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1912年-1996年)和威廉·休利特(William Hewlett,1913年-2001年,也称“Bill Hewlett比尔·休利特”)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两人后来在校园里成为好朋友。

    出于对业余无线电广播共同的兴趣,休利特和帕卡德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同时选修了弗雷德·特曼(Frederick Terman,1900年-1982年)开设的电气工程课程。

    1934年两人大学毕业,帕卡德受雇于通用电气公司,而休利特则选择继续深造。休利特的硕士论文是《可变频率振荡器的研究》,特曼鼓励休利特和帕卡德把它变成产品。

    当年创业的“车库”

    1938年夏天,休利特和帕卡德利用特曼借给的538美元,在一间仅能存放一辆汽车的车库开始了创业历程。当时他们只有一个工作台、一套老虎钳、一台钻床、一把螺丝刀、一把锉刀、一只烙铁、一把钢锯以及一些在外面买来的元件。帕卡德精通生产工艺,休利特则长于电路技术,两人互补,正适于生产和设计电子产品。

    音频振荡器原型机

    惠普公司第一个产品是音频振荡器,命名为200A。帕卡德在参加一次音频震荡器展览会上,结识了在迪斯尼电影公司担任音响工程师的哈金斯,哈金斯在为电影《幻想曲》(Fantasia)准备一个声道,正好需要一种特殊的声音效果——一只蜜蜂飞出荧屏,然后在剧场环绕,再重新回到荧屏的声响,这正是200A的用武之地。帕卡德敏锐地觉察到与迪斯尼的合作不仅会大大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同时也会带来长期可观的收益。他立即向哈金斯介绍了惠普的音频震荡器,结果迪斯尼公司一下子就买了8台200A改进的200B型振荡器。就这样,惠普公司创业第一年就站住了脚跟。

    在1939年1月1日,休利特和帕卡德正式签署合伙企业协议,用掷硬币的方式决定将谁的名字放在前。休利特的运气不错,合伙企业被注册为“Hewllet-Packard”公司,这就是著名的“惠普公司”的来历。

     “二战”期间借助军用品起飞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惠普公司已经拥有了17名雇员,并且成为年销售额10万美元的公司。1942年6月,休利特应征入伍,担任美军通讯官,在军界有了广泛的接触和影响,也为战后惠普公司在军用品生产方面的骄人业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惠普公司进入了微波技术领域

    而此时,帕卡德意识到,战争对无线电、雷达、声纳以及航海、航空仪表等产品的需求量会激增,而惠普公司作为电子产品的生产者会占据有利地位。于是他对许多产品做了细致的改进,使之更能适应战争的需要。而这些产品很快就被用于军事部门。1943年,惠普因向海军研究实验室开发出信号发生仪及雷达干扰仪,从而进入微波技术领域。

    1945年,休利特复员回来,发现惠普公司已成长为一家拥有200万美元资产和200多名员工的大公司了。1947年8月18日,惠普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帕卡德任总裁,休利特任副总裁。

    两位创始人

    面对惠普公司的奇迹崛起,曾经给他们许多无私帮助的特曼教授非常高兴,他对每一个创业者说:“有惠普在前面带路,你们将会是第二个、第三个惠普。”

    特曼出任斯坦福大学副校长后,决心在学校的土地中划出579英亩,以旧金山附近的圣克拉拉,以帕洛阿托为中心创建一个高科技的“斯坦福研究区”——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工业园区,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硅谷”,特曼因此被称为“硅谷之父”。

    在惠普成功的号召之下,1955年,有7家公司来硅谷办厂,1960年增加到32家,到1965年斯坦福研究园区正式建立时,这里已经集中了近70家高新技术企业,众星捧月般簇拥着斯坦福大学;其中,惠普公司租用的土地就超过100万平方英尺。1970年代后期,休利特和帕卡德还联名向斯坦福大学捐赠了920万美元,建造了最现代化的弗雷德·特曼工程学中心,永远纪念他们的恩师。他们创业的那间车库,1987年被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正式命名为“硅谷诞生地”,成为美国珍贵的历史文物。特曼作为惠普公司董事会成员达40年之久,也成为硅谷历史上最感人的插曲之一。

     高速扩张

    此后,惠普公司进入高速扩张时期。在休利特和帕卡德的运筹下,它不仅坚持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而且用一系列收购行动,把公司的触角迅速伸进电子仪器设备的诸多领域。

    1951年,惠普发明高速频率计数器(HP 524A),广播电台使用该仪器可精确设定频率。1958年,惠普公司进行了首次收购,买入高质图形记录仪生产厂商F. L. Moseley公司,进入绘图仪行业,也确立了后来打印业务的基础。1959年,惠普在欧洲建立第一家国外产品制造厂。

    1960年代,惠普在测试、测量产品市场中持续稳定增长,并开始涉足于电子医疗仪器和分析仪器等领域。

    惠普已被视为一家进步迅速、管理有方和令人称羡的公司。1962年,惠普首次荣登《财富》杂志美国500强公司排名榜,此后排名逐年上升。

    1964年,惠普公司成立25周年,戴维·帕卡德当选为董事长和CEO,威廉·休利特出任总裁。

    1966年,公司的中心研究机构惠普实验室成立。它是世界领先的电子研究中心之一。惠普还设计出第一台计算机产品(HP 2116A),它用作测试及测量仪上的控制器。

    1967年,惠普公司还首次提出弹性工作制的概念。

    1968年,世界第一台台式科学计算器HP 9100A问世,这也是惠普公司在个人计算工具领域最大的贡献。它也是惠普高性能工作站产品线的前身。

    1972年,惠普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台个人计算工具:HP-35掌上科学计算器,并将工程计算尺淘汰。并以HP 3000微电脑进军计算机领域。

    在1980年代,惠普凭其系列的计算机产品而成为业界一家重要的厂商,其产品从桌面机到功能强劲的微电脑可谓门类齐全。惠普还成功步入打印机市场中,推出了可与个人电脑连接的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1985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65亿美元。1988年,惠普跃升至《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企业排名榜前50位,列第49位。1990年,惠普营业收入为132亿美元,1994年达到250亿美元,1997年为429亿美元。惠普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

     惠普之道

    在硅谷,由于高科技公司特有的高利润和风险性,很多公司奉行“金钱驱动”理念。但惠普公司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包括对员工提供尽可能周全的福利计划,以及对员工的充分信任。这种方式被人称之为“惠普之道”。

    1957年11月,惠普公司的股票公开上市,市值达到4800万美元,帕卡德在纽约乘地铁去证券交易所参加了股票上市仪式。当惠普公司日益发展时,帕卡德敏锐地注意到公司员工热情似乎不是很高。仔细调查之后,帕卡德发现,只有让职员持有公司股票,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于是产生了后来风靡美国的股票期权计划。员工成为公司的主人后,立即使得公司面貌一新。

    帕卡德意识到,对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才,雇员的工作质量对公司信誉有直接影响。所以,惠普公司给员工几乎完美的工作保障,进入1950年代后再也没有解雇过任何员工。1974年美国经济危机达到高潮时,硅谷里人人自危,大量的科技人员成了失业者,而在惠普公司一切如旧,和其他的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当时在惠普公司流传着一个笑话:要想被公司解雇,惟一的办法就是杀死自己的老板。

    惠普公司还创下先例,采用隔间式的办公室,体现一律平等的精神。公司结构也体现创新精神,每个部门都有销售、研发和生产,各自完成利润指标。

    “惠普之道”有五个核心价值观:1.相信、尊重个人,尊重员工;2.追求最高的成就,追求最好;3.做事情一定要非常正直,不可以欺骗用户,也不可以欺骗员工,不能做不道德的事;4.公司的成功是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并不是靠某个个人的力量来完成;5.相信不断的创新,做事情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惠普成为硅谷第一家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公司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丑闻,没有大规模裁员,没有经历过令人痛苦的不景气。惠普就象一个静谧的家庭,嬴得了"乡村俱乐部"的美誉。不过,休利特和帕卡德对职业妇女一直有偏见,1981年他们退休时,公司经理人员没有一位是女性。

    一位美国专栏作家曾写道:“如果你在惠普公司工作,那么你昂着骄傲的头到处走动的心情是可以被大家理解的。这家公司获得这么多的荣誉,它可以将‘美国最好的公司’这一桂冠据为己有了。”

    1995年,帕卡德出版了伟大著作《惠普之道》,给全世界的企业家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休利特和帕卡德近半个世纪的合作关系被视为创业的经典,"惠普之道"也被列为美国最佳企业管理方式。

     走向迷途

    不过,在创始人休利特和帕卡德相继去世后,这家硅谷巨人却开始逐渐走上迷途。

    很多人认为,2001年,时任CEO卡莉·菲奥莉娜(Carly Fiorina)错误地收购了康柏电脑公司(Compaq computer),酝酿了惠普走下坡路的起点。从那之后,这家公司一次次地品尝着自己种下的苦果。

    1999年7月,菲奥莉娜接任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也开启了明星CEO时代。此前,她因主导朗讯公司1996年成功上市以及后来从AT&T拆分而名声大噪,有“超级女推销员”的美誉。

    上任之后,她就做出了一个决策,将惠普测试与测量业务拆分,成立安捷伦公司(Agilent)。

    2000财年,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双双增长了15%。然而,菲奥莉娜铸成了大错。尽管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她还是再次提高了赌注,确定2001年公司收入和利润的增长目标是15%-17%。从2001年起,菲奥莉娜开始一步步背离预期的目标。随着网络繁荣的终结,惠普公司的利润一落千丈。

    2001年9月4日,惠普以250亿美元收购对手康柏电脑公司。2002年5月,两公司合并完成。

    然而,合并后的惠普表现不尽如人意,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利润率未见提升。为提高在个人电脑市场上的占有率,惠普与戴尔等大打价格战,从而严重蚕食了公司利润,并痛失个人电脑市场头把交椅宝座。此外,与康柏的合并没有推动惠普其他业务的发展。IBM和戴尔在网络服务器市场上的占有率持续提高,而惠普的占有率则下降。

    惠普一位前主管称,菲奥莉娜擅长市场营销,是优秀的公司发言人,但惠普并不需要这样的发言人,而是需要真正懂得经营的人。同样,惠普与康柏合并后主要是通过裁员等手段削减成本,收购完成后约有2.6万名惠普和康柏员工失去了工作,这也不符合惠普一直以来的企业文化。

    不过,菲奥莉娜坚持认为,对康柏的并购很成功,并购增强了惠普在服务器、存储、网络等企业领域的实力。而对惠普的批评一直集中在该公司应该加强在企业领域的地位,而不是耗费250亿美元巨资收购康柏这样一家低利润的PC公司。

    这次收购也成为后来许多科技行业并购的操作范本。

    惠普公司的困境也损害了菲奥莉娜的形象。她接手的大部分业务不是落伍于时代,就是增长缓慢。打印机与墨盒部门是惠普公司最大的部门,但它仍依赖于1984年所开发的产品。个人计算机业务干脆就停止了增长,甚至连保持收支平衡都很困难。软件和服务业务虽然在增长,但是它们在惠普公司的营业收入中仅占17%。

    2005年初,菲奥莉娜被惠普董事会解除CEO职务,随后任命曾担任NCR公司CEO的马克·赫德(Mark Hurd)为公司CEO及董事会成员。

     CEO的走马灯

    惠普像走马灯一样的频繁换将,犯下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误。

    2008年,马克·赫德非常痴迷于击败IBM(从营业额的角度看,他达到了目的)。为了能更好地在高端IT服务领域立足,惠普以13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EDS公司(Electronic Data Systems)。2010年4月,惠普以27亿美元收购3Com公司,还以12亿美元收购Palm公司。此外还花费数十亿美元收购其他较小的公司。

    2010年,赫德因涉嫌性骚扰而被迫离职。不过,赫德在日常工作中专横跋扈,并取消了惠普多年实行的员工利润共享制度,他的管理方式让大量的普通员工感到不满。

    赫德离任后,被SAP免职后的李艾科(Leo Apotheker)成了惠普的董事和CEO。李艾科继续斥巨资收购大型公司,包括以23.5亿美元收购3Par公司,以及110亿美元收购Autonomy公司。

    Autonomy是一家设在伦敦的企业软件公司,最出名的是搜索和增强现实技术。惠普打算斥资111亿美元收购Autonomy的消息一出,人们都觉得报价实在是太高了。这笔交易最终演变为惠普和前Autonomy高管之间就欺诈问题展开的诉讼与反诉大战。2011年9月,李艾科被解雇,任职时间不到一年。

    这些年,惠普为收购EDS减记了80亿美元的损失,为Autonomy的交易减记88亿美元,对Palm减记的金额甚至超出收购价。

    在10年间,惠普公司先后解雇了3位首席执行官。数任首席执行官试图通过以虚高的价格收购高增长企业,来补充已经成熟的业务,从而恢复高速增长。由于每一任管理者都试图推动如死水般停滞不前的业务重焕生机,却又徒劳无功,惠普陷入了收购、重组、裁员的无休止循环之中。其市值从2010年初的超过1000亿美元跌至2012年11月底的235亿美元。

     拆分惠普

    2011年,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接掌这家陷入困境的科技巨头,担任首席执行官。此前,惠特曼曾担任eBay首席执行官,并在宝洁公司担任高管。惠特曼上任后立即表示,惠普要用“好几年时间”来扭转局势。

    梅格·惠特曼

    惠普一直在“后个人电脑(PC)时代”中艰难地自我改造。惠普的一连串问题令人触目惊心。由于平板电脑逐渐流行,惠普庞大的PC部门长期下滑。IT服务部门自收购EDS公司以后就举步维艰。面向企业IT部门的服务器和硬件业务长期以来为缓慢的商品化趋势所累,利润率受损。

    惠普喷墨打印机业务部门利润相对丰厚,长期以来支撑了整个企业的其他业务。然而,这个部门也在面临衰退。顾客转向使用云端服务,在家里用电脑打印照片的少了,墨盒销量面临压力。而十余年来墨盒业务一直是支撑惠普发展的财源。

    惠特曼称,“这是一家面临大量挑战的庞大企业。”惠特曼试图进一步扩大软件业务,进军一些新兴领域,例如大数据、网络安全以及出售用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她还停止了公司的收购,因为收购使惠普负债累累;回归能使公司重获科技优势的基础研发工作。

    早在李艾科任职期间,就有传闻称惠普有意出售PC业务。惠特曼上台伊始就宣布,出售PC业务是错误的。在她看来,保留PC和服务器业务,有助于惠普从芯片与存储供应商那里获得成本优势。

    在惠特曼的领导下,惠普几年时间里裁减了5.5万名员工。对于由休利特和帕卡德在70多年前创立并成为硅谷先驱的惠普来说,接二连三的裁员措施带来了令人丧失斗志的打击。不过,尽管屡遭巨变,惠普仍是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

    2011年,惠特曼接掌惠普时,为了帮助这家陷入困境的科技公司扭转局面,她提出“一个惠普”的口号。但是在2014年,她又推翻了自己的这种观点。

    2014年10月6日,惠普公司宣布分拆为两家独立的“《财富》美国50强公司”。两家新公司分别名为惠普企业(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该公司中文名现为“慧与公司”)和惠普公司(HP Inc.),前者从事面向企业的服务器和数据储存设备、软件及服务业务,后者从事个人计算机和打印机业务。惠特曼认为,分拆惠普将可给分拆后的两家公司都带来新生,这些公司将可更好地在各自领域中开展产品创新活动,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

    慧与在华尔街上市

    2015年11月2日,惠普公司正式完成了拆分。拆分后的两家企业“惠普公司”和“慧与公司”开始独立运营。惠特曼出任拆分后的“慧与公司”首席执行官和“惠普公司”的董事会主席,戴恩·韦斯勒出任“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

    在新惠普公司最新发布的2016财年第三财季财报可以看出,惠普的净营收和净利润都比去年同期下滑,不过业绩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但对第四财季的盈利展望未能达到预期。当季台式机出货量同比下滑6%,笔记本出货量同比增长12%,总出货量同比增长4%。惠普打印集团第三季度营收比去年同期下滑14%。

    而分拆后的慧与(HPE)并不宁静。2016年5月,慧与宣布分拆旗下处于困境中的IT服务部门,该业务将与计算机科学公司(Computer Sciences,CSC)合并,从而让公司能把精力集中到发展更快的业务上。

    慧与(HPE)发布第三财季财报显示,净营收为12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1亿美元下滑6%:净利润为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亿美元增长914%。慧与还宣布分拆旗下非核心软件资产,并将其与英国软件公司Micro Focus进行合并,这项交易的价值约为88亿美元。

    在《财富》杂志最新公布的2016年度世界五百强名单上,惠普公司以1034亿美元的营收名列第48位。不过,这也是分拆前的惠普公司在这个著名榜单上最后一次亮相。在明年的榜单上,“惠普”和“慧与”将作为两家年营收500亿美元左右的独立公司出现,与中国联想集团的排名将非常接近。

  • 乔布斯的三个故事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Paul Jobs)苹果电脑公司和皮克斯动画公司(Pixar)首席执行官。以下是Steve Jobs在2005年6月12日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今天,有荣幸来到各位从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之一毕业的毕业典礼上。我从来没从大学毕业。说实话,这是我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刻。今天,我只说三个故事,不谈大道理,三个故事就好。

    第一个故事:关于人生中的点点滴滴怎么串连在一起。

    我在里德学院(Reed college)待了六个月就办休学了。到我退学前,一共休学了十八个月。那么,我为什么休学?

    这得从我出生前讲起。我的亲生母亲当时是个研究生,年轻未婚妈妈,她决定让别人收养我。她强烈觉得应该让有大学毕业的人收养我,所以我出生时,她就准备让我被一对律师夫妇收养。但是这对夫妻到了最后一刻反悔了,他们想收养女孩。

    所以在等待收养名单上的一对夫妻,我的养父母,在一天半夜里接到一通电话,问他们有一名意外出生的男孩,你们要认养他吗?而他们的回答是当然要。后来,我的生母发现,我现在的妈妈从来没有大学毕业,我现在的爸爸则连高中毕业也没有。她拒绝在认养文件上做最后签字。直到几个月后,我的养父母同意将来一定会让我上大学,她才软化态度。

    十七年后,我上大学了。但是当时我无知选了一所学费几乎跟史丹佛一样贵的大学,我那工人阶级的父母所有积蓄都花在我的学费上。六个月后,我看不出念这个书的价值何在。那时候,我不知道这辈子要干什么,也不知道念大学能对我有什么帮助,而且我为了念这个书,花光了我父母这辈子的所有积蓄。

    所以我决定休学,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当时这个决定看来相当可怕,可是现在看来,那是我这辈子做过最好的决定之一。当我休学之后,我再也不用上我没兴趣的必修课,把时间拿去听那些我有兴趣的课。

    这一点也不浪漫。我没有宿舍,所以我睡在友人家里的地板上,靠着回收可乐空罐的五先令退费买吃的,每个星期天晚上得走七里的路绕过大半个镇去印度教的HareKrishna神庙吃顿好料。我喜欢HareKrishna神庙的好料。

    追寻我的好奇与直觉,我所驻足的大部分事物,后来看来都成了无价之宝。举例来说:当时里德学院有着大概是全国最好的书法指导。在整个校园内的每一张海报上,每个抽屉的标签上,都是美丽的手写字。因为我休学了,可以不照正常选课程序来,所以我跑去学书法。我学了serif与sanserif字体,学到在不同字母组合间变更字间距,学到活版印刷伟大的地方。书法的美好、历史感与艺术感是科学所无法捕捉的,我觉得那很迷人。

    我没预期过学的这些东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十年后,当我在设计第一台麦金塔电脑时,我想起了当时所学的东西,所以把这些东西都设计进了麦金塔里,这是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东西的计算机。如果我没沉溺于那样一门课里,麦金塔可能就不会有多重字体跟变间距字体了。又因为Windows抄袭了麦金塔的使用方式,如果当年我没这样做,大概世界上所有的个人计算机都不会有这些东西,印不出现在我们看到的漂亮的字来了。当然,当我还在大学里时,不可能把这些点点滴滴预先串在一起,但是这在十年后回顾,就显得非常清楚。我再说一次,你不能预先把点点滴滴串在一起;唯有未来回顾时,你才会明白那些点点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所以你得相信,你现在所体会的东西,将来多少会连接在一块。你得信任某个东西,直觉也好,命运也好,生命也好,或者业力。这种作法从来没让我失望,也让我的人生整个不同起来。

    我的第二个故事:有关爱与失去。

    我的运气很好——年轻时就发现自己爱做什么事。我二十岁时,跟Steve Wozniak在我爸妈的车库里开始了苹果计算机的事业。我们拼命工作,苹果计算机在十年间从一间车库里的两个小伙子扩展成了一家员工超过四千人、市价二十亿美金的公司,在那之前一年推出了我们最棒的作品-麦金塔,而我才刚迈入人生的第三十个年头,然后被炒鱿鱼。

    要怎么让自己创办的公司炒自己鱿鱼?

    有几个月,我实在不知道要干什么好。我觉得我令企业界的前辈们失望——我把他们交给我的接力棒弄丢了。我见了创办HP的David Packard跟创办Intel的Bob Noyce,跟他们说我很抱歉把事情搞砸得很厉害了。我成了公众的非常负面示范,我甚至想要离开硅谷。但是渐渐的,我发现,我还是喜爱着我做过的事情,在苹果的日子经历的事件没有丝毫改变我爱做的事。我被否定了,可是我还是爱做那些事情,所以我决定从头来过。

    好吧,当苹果计算机成长后,我请了一个我以为他在经营公司上很有才干的家伙来,他在头几年也确实干得不错。可是我们对未来的愿景不同,最后只好分道扬镳,董事会站在他那边,炒了我鱿鱼,公开把我请了出去。曾经是我整个成年生活重心的东西不见了,令我不知所措。

    当时我没发现,但是现在看来,被苹果计算机开除,是我所经历过最好的事情。成功的沉重被从头来过的轻松所取代,每件事情都不那么确定,让我自由进入这辈子最有创意的年代。

    接下来五年,我开了一家叫做NeXT的公司,又开一家叫做Pixar的公司,也跟后来的老婆谈起了恋爱。Pixar接着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计算机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现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公司。然后,苹果计算机买下了NeXT,我回到了苹果,我们在NeXT发展的技术成了苹果计算机后来复兴的核心。我也有了个美妙的家庭。

    我很确定,如果当年苹果计算机没开除我,就不会发生这些事情。这帖药很苦口,可是我想苹果计算机这个病人需要这帖药。有时候,人生会用砖头打你的头。不要丧失信心。我确信,我爱我所做的事情,这就是这些年来让我继续走下去的唯一理由。你得找出你爱的,工作上是如此,对情人也是如此。

    你的工作将填满你的一大块人生,唯一获得真正满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伟大的工作,而唯一做伟大工作的方法是爱你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找到这些事,继续找,别停顿。尽你全心全力,你知道你一定会找到。而且,如同任何伟大的东西,事情只会随着时间愈来愈好。所以,在你找到之前,继续找,别停顿。

    我的第三个故事:关于死亡

    当我十七岁时,我读到一则格言,好像是「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就会轻松自在。」这对我影响深远,在过去33年里,我每天早上都会照镜子,自问:「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后一日,我今天要干些什么?」每当我连续太多天都得到一个「没事做」的答案时,我就知道我必须有所变革了。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下重大决定时,所用过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几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名誉、所有对困窘或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东西才会留下。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自己有东西要失去了的陷阱里最好的方法。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什么道理不顺心而为。

    一年前,我被诊断出癌症。我在早上七点半作断层扫描,在胰脏清楚出现一个肿瘤,我连胰脏是什么都不知道。医生告诉我,那几乎可以确定是一种不治之症,我大概活不到三到六个月了。医生建议我回家,好好跟亲人们聚一聚,这是医生对临终病人的标准建议。那代表你得试着在几个月内把你将来十年想跟小孩讲的话讲完。那代表你得把每件事情搞定,家人才会尽量轻松。那代表你得跟人说再见了。

    我整天想着那个诊断结果,那天晚上做了一次切片,从喉咙伸入一个内视镜,从胃进肠子,插了根针进胰脏,取了一些肿瘤细胞出来。我打了镇静剂,不醒人事,但是我老婆在场。她后来跟我说,当医生们用显微镜看过那些细胞后,他们都哭了,因为那是非常少见的一种胰脏癌,可以用手术治好。所以我接受了手术,康复了。

    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时候,我希望那会继续是未来几十年内最接近的一次。经历此事后,我可以比之前死亡只是抽象概念时要更肯定告诉你们下面这些:

    没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着上天堂。但是死亡是我们共有的目的地,没有人逃得过。这是注定的,因为死亡简直就是生命中最棒的发明,是生命变化的媒介,送走老人们,给新生代留下空间。现在你们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逐渐变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讲得这么戏剧化,但是这是真的。

    在我年轻时,有本神奇的杂志叫做Whole Earth Catalog,当年我们很迷这本杂志。那是一位住在离这不远的Menlo Park的Stewart Brand发行的,他把杂志办得很有诗意。那是1960年代末期,个人计算机跟桌上出版还没发明,所有内容都是打字机、剪刀跟拍立得相机做出来的。杂志内容有点像印在纸上的Google,在Google出现之前35年就有了:理想化,充满新奇工具与神奇的注记。

    Stewart跟他的出版团队出了好几期Whole EarthCatalog,然后出了停刊号。当时是1970年代中期,我正是你们现在这个年龄的时候。在停刊号的封底,有张早晨乡间小路的照片,那种你去爬山时会经过的乡间小路。在照片下有行小字:求知若饥,虚心若愚。那是他们亲笔写下的告别讯息,我总是以此自许。当你们毕业,展开新生活,我也以此期许你们。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 从零到百亿—Facebook的神话

    扎克伯格因其创建的Facebook的成功,而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经历了什么样的创业历程才创立了如今如此知名的Facebook呢?接下来和世界工厂网小编一起走进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的创业故事来了解下吧!

    12岁那年,当地小伙伴还沉浸在游戏中时,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就已搭建了一个家庭网络;上高中时,同学还在想着如何结交女朋友时,扎克伯格却设计出了一款具有人工智能的音乐播放器;20岁在哈佛读书时,他在宿舍创建了名为Thefacebook.com的网站……

    “不愿在别人手下干活”

    2003年的秋天,19岁的扎克伯格在网络上首次向其高中时期的“死党”亚当·德安杰罗(Adam D'Angelo)吐露了打算创建社交网站的想法,德安杰罗后来成为了Facebook的第一任首席技术长。

    扎克伯格告诉德安杰罗,有一些哈佛高年级的同学希望他建立一个“交友网站”或者“类似Facebook一样”的网站,扎克伯格希望能获得德安杰罗的帮助。

    “当人们得知Facebook是一个交友网站时,我想他们不会去注册,并会持怀疑的态度。”扎克伯格说,希望“类似于Facebook一样”的网站其本身就有吸引力,而不是打着“交友”的旗号去吸引人。

    事实上,尽管此时扎克伯格有意创建一个网站,但对于网站未来的把握以及内容,他都不是很确定,而德安杰罗则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成类似于Friendster(Friendster创立早于Facebook,曾风靡一时,后被迫转型)一样的网络社区,并被扎克伯格采纳。

    扎克伯格称,自己讨厌为他人做“嫁衣”,正如自己不愿在别人手下干活一样,“等到最后一刻,大家都推出自己的网站,就说,‘你的不如我的,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就来吧……否则就等以后我再帮你。’”

    显然,扎克伯格对自己很有信心。

    2004年2月,扎克伯格和他的三个同学,达斯汀·莫斯科威茨(Moskovitz)、克里斯·休斯(Chris Hughes)以及爱德华多·萨维林(Saverin)创立了Facebook,起初只针对哈佛学生,之后扎克伯格将之推广到了斯坦福和哥伦比亚等其他大学。

    据扎克伯格透露,前三个月Facebook每月运营开支只需要85美元,用于租赁电脑,2004年6月,扎克伯格将Facebook搬至硅谷小镇帕洛阿尔托市。当年年底,由于Facebook注册用户越来越多,扎克伯格选择了退学,专注网站业务,据称当时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00万。

    谷歌曾有机会收购

    扎克伯格曾称,Facebook的使命不是盈利,而是推动世界更加开放。“这不是钱的问题,对于我和我的同事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创建了一个开放的信息流。”其对于Facebook的美好“愿景”却随着一次聊天记录的公开而受到了质疑。

    2012年1月底,Businessinsider披露了一份时间为2004年7月26日的聊天记录,当时刚创立不久的Facebook惹上了官司,扎克伯格早期的商业伙伴起诉Facebook窃取知识产权。扎克伯格在与一密友的聊天中称,自己不会支付官司费,“等那些来收购我们的公司去付吧。”扎克伯格当时还表示,这会促使用户使用Wirehog(扎克伯格同期创立了文件分享网站,随后选择了关闭)。

    这段与朋友的对话表明,在运营初期,扎克伯格也不确定Facebook能够长久下去,但至少Facebook能够刺激人们使用Wirehog。

    扎克伯格还告诉这位密友,已经有一些风投接触了Facebook,并且自己正与谷歌和Friendster谈判。

    Facebook为何没有与谷歌谈拢不得而知,不过,Facebook在接受了多轮风投后,运营开始步入正轨,有意收购的公司也开始增加。

    2004年,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向Facebook投资50万美元,这是Facebook获得的第一笔风险投资,该笔投资换回了10%的股权,但最后削减至3%。2005年5月,Facebook A轮融资1270万美元,2006年4月,B轮融资2750万美元……2011年1月,高盛和俄罗斯财团DST投资了15亿美元。

    2006年1月,成立才两年的Facebook的访问流量已经超越了亚马逊和迪士尼等网站,此时扎克伯格面对有意收购的公司也开始“狮子大开口”。当时,美国媒体巨头Viacom出价7.5亿美元试图收购Facebook,但扎克伯格要价20亿美元,收购计划就此流产。同年9月,雅虎出价9亿美元,同样遭到了拒绝。曾锁定大学生为用户

    脱胎于交友网站的Facebook的用户到底是针对大学生还是整个社会,扎克伯格曾经为此烦恼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早期曾一度坚持Facebook是为大学生准备的一款产品,尽管其在2006年9月宣布Facebook对所有人群开放。

    2005年,扎克伯格在一次采访中表示,Facebook的定位是一本互动性的“在线学生字典”,“你想要知道谁的信息,只要输入他们的名字,然后你能获得他们所有的动态。”扎克伯格称,其目的不是想创立一个在线社区,而是想反映出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社区。

    扎克伯格还称,如果大型网站每月有15%的老用户访问会很高兴,但Facebook更愿意看到每天有70%的老用户访问。公开隐私与商业价值

    Facebook发展早期在用户体验上并未遇到太多麻烦,直到2006年推出了“动态消息”(News Feed)功能,能将好友的各种动态汇总自动显示在用户的页面上,此举招来大批用户不满,认为自己隐私遭到了泄露,“做任何事别人都知道,像被跟踪了一样。”

    扎克伯格立刻对此做出道歉,称原本想给用户带来社交圈子的信息流,却不想在用户控制上面做得如此糟糕。Facebook随后做出了改动,用户可以对隐私公开进行自定义设置。

    不过,大量的用户信息最终被Facebook转化为商业价值。

    2007年10月,Facebook推出定制广告服务,广告主可以选定特定的投放人群,根据用户的个人信息、爱好以及朋友圈子等。例如,一名将状态改为“已订婚”的用户能看到来自当地婚纱店的广告推送,Facebook海量的用户信息帮助广告商精确锁定用户。而当用户使用Facebook账户和密码登录其他网站时,Facebook又能了解到这些用户在上述网站的活动情况。

    2011年12月,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称,Facebook已经有230万广告客户。

    政治“秀场”

    全民开放后的Facebook在2008年1月,与美国电视台ABC一同赞助了美国总统大选辩论,开启了Facebook的政治影响力。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奥巴马就在Facebook开设了个人账户,以网络媒体赢得了年轻人的选票,更被誉为首位“社交网络总统”。此后,奥巴马更是邀请包括扎克伯格在内的硅谷精英共进晚餐,再然后,奥巴马亲赴Facebook总部,与网民互动,让Facebook再一次大出风头。

    Facebook,从哈佛大学校园网内的一个小网站,摇身变成估值或达1000亿美元,超过8亿活跃用户的社交巨头只用了8年的时间,要不是其股东人数已经超过500人,按照美国监管规定必须要披露财务情况,扎克伯格或许至今仍不愿上市。

    与Facebook的IPO书面文件一起提交的还有一封约2200个单词的信。在信中,扎克伯格并没有讳言自己的社会抱负,他说,“我们相信,开发出帮助人们共享的工具,能够推动民众与政府坦诚而透明的对话,赋予民众更加直接的权利,增强官员的责任感,并为当代一些最为重大的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 美国股票史上最富盛名的传奇人物“投机之王”杰西·利弗莫尔

    1、优秀的投机家们总是在等待,总是有耐心,等待着市场证实他们的判断。要记住,在市场本身的表现证实你的看法之前,不要完全相信你的判断。

    2、要想在投机中赚到钱,就得买卖一开始就表现出利润的商品或者股票。那些买进或卖出后就出现浮亏的东西说明你正在犯错,一般情况下,如果三天之内依然没有改善,立马抛掉它。

    3、绝不要平摊亏损,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个原则。

    4、在价格进入到一个明显的趋势之后,它将一直沿着贯穿其整个趋势的特定路线而自动运行。

    5、当我看见一个危险信号的时候,我不跟它争执,我躲开!几天以后,如果一切看起来还不错,我就再回来。这样,我会省去很多麻烦,也会省很多钱。

    6、记住这一点:在你什么都不做的时候,那些觉得自己每天都必须买进卖出的投机者们正在为你的下一次投机打基础,你会从他们的错误中找到赢利的机会。

    7、只要认识到趋势在什么地方出现,顺着潮流驾驭你的投机之舟,就能从中得到好处。不要跟市场争论,最重要的是,不要跟市场争个高低。

    8、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我都有耐心等待市场到达我称为“关键点”的那个位置,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才开始进场交易,在我的操作中,只要我是这样的,总能赚到钱。因为我是在一个趋势刚开始的心理时刻开始交易的,我不用担心亏钱,原因很简单,我恰好是在我个人的原则告诉我立刻采取行动的时候果断进场开始跟进的,因此,我要做的就是,坐着不动,静观市场按照它的行情发展。我知道,如果我这样做了,市场本身的表现会在恰当的时机给我发出让我获利平仓的信号。

    9、我的经验是,如果我不是在接近某个趋势的开始点才进场交易,我就绝不会从这个趋势中获取多少利润。

    10、“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真正重大的趋势不会在一天或一个星期就结束,它走完自身的逻辑过程需要时间。重要的是,市场运动的一个很大部分是发生在整个运动过程的最后48小时之内,这段时间是进入市场或退出市场最重要的时机。

    11、利用关键点位预测市场运动的时候,要记住,如果价格在超过或是跌破某个关键点位后,价格的运动不像它应该表现的那样,这就是一个必须密切关注的危险信号。

    12、我相信很多操作者都有过相似的经历,从市场本身来看,似乎一切都充满了希望,然而就是此时此刻,微妙的内心世界已经闪起危险的信号,只有通过对市场长期研究和在市场上长期的摸爬滚打,才能慢慢培养出这种特殊的敏感。

    13、在进入交易之前,最重要的是最小阻力线是否和你的方向一致。

    14、当一个投机者能确定价格的关键点,并能解释它在那个点位上的表现时,他从一开始就胜券在握了。

    15、在心理上预测行情就行了,但一定不要轻举妄动,要等待,直到你从市场上得到证实你的判断是正确的信号,到了那个时候,而且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你才能用你的钱去进行交易。

    16、在长线交易中,除了知识以外,耐心比任何其它因素更为重要。实际上,耐心和知识是相辅相成的,那些想通过投机获得成功的人应该学会一个简单的道理:在你买入或是卖出之前,你必须仔细研究,确认是否是你进场的最好时机。只有这样,你才能保证你的头寸是正确的头寸。

    17、当股价从10美元涨到50美元,你不要急于卖出,而应该思考一下有没有进一步的理由促使它从50美元涨到150美元。

    18、市场只有一个方向,不是多头,也不是空头,而是做对的方向。

    19、时刻留意可能出现的危险信号。

    20、投机,天下最彻头彻尾充满魔力的游戏。但是这个游戏懒得动脑子的人不能玩,心理不健全的人不能玩,企图一夜暴富的冒险家不能玩,这些人一旦贸然卷入,终究要一贫如洗。

    21、华尔街永不改变,钱袋会变,投机者会变,股票会变,但华尔街永不改变,因为人性永不改变。

    22、一个人不能在同一件事上花几年功夫,还形不成正确的做事态度,正是这一点将专业人士与业余人士区分开来。

  • 华尔街传奇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给投资人的“十八”条忠告

    吉姆·罗杰斯 ( 全名:James “Jim” Beeland Rogers,Jr,1942年10月19日 ),美国著名投资家,经济分析师,大学教授,作家。毕业于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现代华尔街的风云人物,被人誉为最富远见的国际投资家,是美国证券界最成功的实践家之一。曾与索罗斯共同创立量子基金,以投资于商品期货闻名,有“商品大王”之称。1942年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具有传奇般的投资经历。从他与金融大鳄索罗斯创立的量子基金到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RICI),从两次环球投资到被《现代投资大师》、《市场奇才》等著名年鉴收录,无不令世人为之叹服。 
    他还是《时代》(Time)、《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纽约时报》(TheNewYorkTimes)、《巴龙》(Barron's)、《福布斯》(Forbes)、《财富》(Fortune)、《华尔街日报》(TheWallStreetJournal)、《金融时报》(TheFinancialTimes)长期撰稿人。罗杰斯足智多谋、冷静沉着,处变不惊又语出惊人,更善于发表言论,且观点独到,往往不合“主流”,却常常“不幸”言中。他承认自己是一个喜欢独立思考的人,“我从不相信投行那些分析师们的‘杜撰’。”
    罗杰斯出生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童年于美国阿拉巴马州Demopolis度过,5岁时已开始售卖花生赚钱。1964年于耶鲁大学毕业后,首份工作是在华尔街Dominick & Dominick公司工作,当时的他仍未懂得分辨股票与债券。其后他到英国牛津大学巴里欧学院(Balliol College)深造,1966年取得硕士学位,并返回美国入伍。1970年罗杰斯退役后,加入Arnhold & S. Bleichroeder,并在此认识索罗斯,同年与索罗斯成立量子基金。在其后10年,基金升值3,365% (根据罗杰斯的资料),而杜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同一时期则只上升20%。
    2005年,罗杰斯首先唱多低迷数年的中国股市,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在意他的牛市论,但市场走势正如罗杰斯所言。如今中国股市行情一路看涨,罗杰斯却又在告诫大家谨慎行事,以防泡沫,仍有很多人对此不解,不过喜欢独立思考的罗杰斯的观点大概永远是“曲高和寡”的。
    罗杰斯投资法则
    勤奋
    “我并不觉得自己聪明,但我确实非常、非常、非常勤奋地工作。如果你能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有成功的可能”。这一点,索罗斯也加以证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索罗斯说,“罗杰斯是杰出的分析师,而且特别勤劳,一个人做六个人的工作”。 
    评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也要注意看“场所”。勤奋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每次行动之先,是慎密的思考和研究:是“精打细算之后准确地出击”!
    独立思考
    “我总是发现自己埋头苦读很有用处。我发现,如果我只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行事,既容易又有利可图,而不是要别人告诉我该怎么做。”罗杰斯从来都不重视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家。他认为,这些人随大流,而事实上没有人能靠随大流而发财。“我可以保证,市场永远是错的。必须独立思考,必须抛开羊群心理。”  
    评价:“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成功的方式,这种方式不是政府所引导的,也不是任何咨询机构所能提供的,必须自己去寻找。”-吉姆-罗杰斯
    别进商学院
    “学习历史和哲学吧,干什么都比进商学院好;当服务员,去远东旅行。”罗杰斯在哥伦比亚经济学院教书时,总是对所有的学生说,不应该来读经济学院,这是浪费时间,因为算上机会成本,读书期间要花掉大约10万美元,这笔钱与其用来上学,还不如用来投资做生意,虽然可能赚也可能赔,但无论赚赔都比坐在教室里两三年,听那些从来没有做过生意的“资深教授”对此大放厥词地空谈要学到的东西多。
    评价: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专业知识,更主要的是一种思维方法和行为能力。哲学能使人聪明,而历史使人温故而知新,更加明智。
    绝不赔钱法则
    “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么,否则什么也别做。假如你在两年内靠投资赚了50%的利润,然而在第三年却亏了50%,那么,你还不如把资金投入国债市场。 你应该耐心等待好时机,赚了钱获利了结,然后等待下一次的机会。如此,你才可以战胜别人。”“所以,我的忠告就是绝不赔钱,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发现大好机会才投钱下去。”  
    评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打无准备之仗!·
    价值投资法则
    如果你是因为商品具有实际价值而买进,即使买进的时机不对,你也不至于遭到重大亏损。“平常时间,最好静坐,愈少买卖愈好,永远耐心地等候投资机会的来临。”“我不认为我是一个炒家,我只是一位机会主义者,等候机会出现,在十足信心的情形下才出击”罗杰斯如是说。 
    评价:“错过时机”胜于“搞错对象”:不会全军复没!当然,最好是恰到好处契准目标!
    等待催化因素的出现
    市场走势时常会呈现长期的低迷不振。为了避免使资金陷入如一潭死水的市场中,你就应该等待能够改变市场走势的催化因素出现。 
    评价:“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耐心等待时机和契机!
    静若处子法则
    “投资的法则之一是袖手不管,除非真有重大事情发生。大部分的投资人总喜欢进进出出,找些事情做。他们可能会说‘看看我有多高明,又赚了3倍。’然后他们又去做别的事情,他们就是没有办法坐下来等待大势的自然发展。”罗杰斯对“试试手气”的说法很不以为然。“这实际上是导致投资者倾家荡产的绝路。若干在股市遭到亏损的人会说:‘赔了一笔,我一定要设法把它赚回来。’越是遭遇这种情况,就越应该平心静气,等到市场有新状况
    吉姆·罗杰斯的《给女儿的礼物》(A Gift to My Children),出版于2009年,文章内容诚恳真挚,智慧满溢,里面的经典语录,相信能够给投资者带来一些启迪:
    1、 永远买高质量的商品,它们不但耐用,而且残存价值高。
    2、 在开长途车或在公共场合露面之前,记得要先去洗手间。
    3、 学会打字和缝纫,我不会,故而常后悔。
    4、 学会心算,虽然到处都有计算器,但心算会让你对数字更敏感,从而发现别人视而不见的机会。心算能让你们受益终生。
    5、 照顾好自己,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好、休息不好,则很难成功。你们知道妈妈经常给你们擦防晒霜,她是对的。
    6、 当面临压力和混乱时,记得要冷静。这能让你做出清醒决定,也能让别人注意到你们的冷静沉着。我经常头脑发热,现在常常后悔。
    7、 与人有约,一定要早到。你这样做,不但能让自己保持高效,还能给人以好印象,因为大多数人都迟到,还有人每次都迟到。
    8、 去采购食品之前,记得要吃饱。如果你饿着肚子,将会买回一大堆超出所需的食物。
    9、 如果你们借钱,一定要提前还,至少要按时还。好的信用至关重要,坏的信用记录会困扰你许多年。
    10、 等你们长大了,会跟男孩们打交道。我希望永远给你们建议和警告。与他们交往的基本原则是:记住他们对你们的需求远远大于你们对他们的需求。当他们狂热追你们的时候,他们会许下千万条诺言。实话告诉你们,这种漂亮话我能说得比他们好。直接忽略他们,对自己诚实。当听到荒谬的许诺、奉承、夸奖时,运用你们的常识。不要追随男孩们转学、迁徙、换工作。让他们来追随你。
    11、 等你们长大了,要知道你们单独去酒吧几乎没什么好处。吧台的少爷们知道的、经历的比你们多得多,他们会从你们这里讨便宜。
    12、 要警惕:许多看上去跟你爸爸或爷爷一样年纪的人,并不会把你们当成他的女儿或孙女。
    13、 在你们28岁之前不要结婚,只有到了这个年纪,你们才会对自身、对世界有所了解。
    14、 任何贴着“必看”、“必读”、“必须试试”标签的东西,都要避开,尤其是流行的,更要退避三舍。保持良好的教养,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对面是谁。这可以把你与他人永久区分开来。在任何社会,都要入乡问俗、入乡随俗。
    15、 无论在哪儿都要警惕从政的人,他们也就是在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16、 永远不要问别人赚多少钱以及某样东西值多少钱。不要告诉别人你的东西多少钱买的。不要跟人谈论你赚多少钱以及有多少身家。这是咱们家族根深蒂固的传统,从我的爷爷那辈开始,大家就遵循,因为谈论这些事不但扎眼,而且缺乏教养,至少对我们家而言是这样。证明自己要靠行为,而不是谈钱。如今很多人喜欢谈钱,但我不希望你们这样。
    17、 非常重要的一点:要分清好工作与生活的边界。下班后不要跟同事们去吃吃喝喝,你会发现,当老板的从来不会这么干,所以他们才是老板。永远没必要跟老板去喝酒,尤其是两人单独。永远不要在商务午餐时饮酒。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避免发生办公室恋情。这件事总是以个人和职业的悲剧而结束。
    18、 一旦你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和理解,记住你是谁,并且保持住。我有时还会迷失,感情用事,或者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当回首往昔,我真想踢自己,让自己对自己诚实。例如,我投资的时候,有时会跟着感觉走。我经常后悔,自己没有坚守住自己最擅长的领地,无论是投资,还是做别的。

4   1 2 3 4